– | 工作中 | 退休人士 | 建議投資標的 |
---|---|---|---|
全球股票 | 60~70% | NT$4,000,000 | VT |
台灣股票 | 0~10% | NT$1,000,000 | 00692 富邦公司治理 |
債券 | 20% | NT$5,000,000 | 新台幣定存 |
不動產 | 10% | NT$0 | 台灣不動產投資信托 |
不動產 | 0% | NT$5,000,000 | 自住住宅 |
上面是我建議的簡化版資產配置。
在退休前的資產配置應該依固定比例分配,我建議上班族將儲蓄以股票70%、台幣定存20%、不動產10%的方式做為退休準備金,在股票存滿500萬後後開始增加台幣定存的金額,最終目標為一個人股票、定存、不動產各達500萬即可退休。
許多被動投資人受綠角影響而走上這條路,但關於資產配置每個人看法不同。與綠角差異之處是我認為不應持有太多外幣計價債券,因為這會帶來不必要的匯率風險。計劃在台灣退休的投資人應以台幣債券為基礎建立穩定的投資組合,一般情況債券配置應有50%以上新台幣計價的固定收入,為了簡化投資組合100%持有新台幣定存亦不失合理。
債券主要的目標就是降低風險,主要考量有三項—-交易對手風險、利率風險與匯率風險。避免交易對手風險應選擇財政狀況良好的政府債券或是公司債,避免利率風險應選擇短期債券,避免匯率風險我們應以新台幣計價的債券為主。
因為台灣沒有良好的公債購買管道,故我推薦以新台幣定存來代替,官股銀行或是評價良好的外商銀行是較佳的選擇。
若要投資外國債券可以分散投資VGSH與BWX。BWX目前0.5%的管理費偏高,但其他的美國上市的國際債券ETF常會進行美金的匯率避險。事實上美金避險對台灣投資人是有害的,會把原本分散在各國的匯率風險集中到美金上。要避免過高手續費也可以考慮改用外幣定存來代替國際債券。
我認為年輕的投資人不持有台灣股票是可行選項,但若退休時仍留在台灣則建議股票部份30%轉換為台灣的股票ETF。
在過去台灣50(0050)是台股ETF唯一的選項,因為交易量大且涵蓋六成以上台股,除0.355%的總管費稍嫌偏高。但富邦最近出現了新的ETF選擇—-富邦公司治理(00692),雖規模相較0050仍顯不足但0.185%的管理費十分有競爭性,而且台股涵蓋範圍以及交易量都很足夠,是我目前台股指數型ETF的選擇。
台灣不動產的指數投資目前仍無良好標的,目前台灣只有六檔不動產投資信託(RETI),且只有01001T, 01002T, 01003T這三檔的租金報酬有超過2%。投資人可考慮改為國際型REIT(VNQ, VNQI),或乾脆將配置換成股票亦為可行的替代選項。
關於買房與否我持開放態度,若存足一個人1500萬的退休金後可以考慮用1/3的資金購買自住住宅,以夫妻兩人3000萬退休金估計在台北以外的都市可以1000萬買到適合退休的房屋,但不建議投資超過一半的資產至房屋上。
反之投資人若對目前台灣房價感到擔憂亦可將房屋部份的資產轉換成VNQ及VNQI,或轉換成2/3股票1/3定存。
一人1500萬的退休金準備是基於4%rule(William Bengen),假設退休後的資產配置可以帶來每年4%的報酬,1500萬可以提供每個月5萬的生活費或是不包括房租每月3.3萬月的花費,對於大部份的人應已足夠。
建議投資人在決定資產配置之前先統計自己自前的支出,若每年花費超過100萬代表要存到2500萬以上才足夠退休。但若現在月薪5萬但統計後發現目前生活費含房租不滿3萬,其實不需擔心工作三十年也存不夠錢在台北買房,因為只要存足1000萬後靠著被動收入即可提供足夠生活費。
1000萬需要存幾年?以4%rule計算30年複利,每年要存18萬才能達成目標,換言之1500萬資產每年要存27萬。
進一步計算4%rule,可發現我們須拿1/3的薪水做為自己退休準備,才能在30年後靠被動收入享受與退休前相同品質生活。假如現在月薪4萬5千,代表每個月只能花費3萬,剩下1萬5千必須進行投資,30年後可以存到1000萬,而這1000萬可以在退休後帶來每個月3萬左右收入。
若害怕退休後碰到股市崩盤,可以保守估計每年3%報酬,也就是1500萬退休金每年提供30萬的收入。詳細估計的方式我推薦閱讀「投資金律」與「漫步華爾街」這兩本書。
註:所有數字都要加入通膨計算,以2017為基準。假若退休時物價為2017的兩倍,那要存的錢也應該以兩倍計。4%rule是假設扣除通膨後的報酬為4%,故所儲蓄的資產金額亦會隨通膨增加。
下面是我實際資產配置,與簡化版差異不大。可以發現減少了美國股票部份,另增加開發中國家比例,主因是考量各國的經濟規模。股票ETF可涵蓋大部份上市公司,但沒辦法涵蓋非上市公司(私人/合夥公司、家族企業等)與自營事業(小餐廳、雜貨店、理髮店、診所等)。通常已開發的國家上市公司占國內整體經濟比重較大,但開發中國家則反之。我參考各國GDP來調整股票比例,目標是貼近全球資本的真實分佈。
– | – | – | 工作中 | 退休 |
---|---|---|---|---|
股票 | 美國 | VTI, ESGV | 18% | NT$900,000 |
– | 全球(美國除外) | VXUS, VSGX | 30% | NT$1,500,000 |
– | 開發中國家 | VWO, IEMG | 12% | NT$600,000 |
– | 本國股票 | 00692 富邦公司治理 | 10% | NT$2,000,000 |
債券 | – | 新台幣定存 | 15% | NT$3,500,000 |
– | – | 日幣&歐元活存 | 3% | NT$1,000,000 |
– | – | VGSH | 2% | NT$500,000 |
不動產 | – | 台灣不動產投資信託 | 10% | NT$0 |
– | – | 自住住宅 | 0% | "NT$5,000,000" |
您好,這篇文章寫的真好!
跟您分享,
我使用複委託,原本是 VT + BND + REET,但投入時要再平衡或是退休提領也要再平衡實在很麻煩,
後來就簡化成 AOA 一支。我覺得 VT 很棒,但我想要能降低波動又能一支解決,所以最終選擇 AOA,雖然內扣 0.25,但能夠接受。
國內 00692 不是原型指數型 ETF,100支是用策略選出來的,目前也尚未有完整一年的績效,不曉得未來會不會與大盤誤差很多,不然100支其實分散性真的很足夠。
Hi感謝你的分享
AOA我覺得與VT差異不大 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主要是我不太愛外國債券 所以較偏好VT
00692不是非常好的選擇 但是目前國內股票比較好的選項了
請問版主,如果VT 要切成VTI VXUS,您覺得比例怎樣分配比較合理呢?以及每年再平衡的比例要依據什麼調整呢?
可以參考vanguard公佈的比例目前應該是52%VTI+48%VXUS。但這個數值會變動,如果要精準追縱還是建議直接買VT比較省時間成本。不然簡單來做我覺得1:1買應該沒什麼太大差異。
00692 是走現金申贖的方式,可能會有隱含的費用產生
你好,對於文章的內容很認同,想和版主請問一些想法
因近期準備進入被動化投資領域,若投資資金的七成放於VT,剩下的三成放於ETD或CEF或REITS這類現金流的商品作為原本債券所扮演的功能性是否有什麼欠缺考量的地方?
原本也是在考慮使用AOA做指數化投資,但它的內扣總開銷和VT的差異巨大這點可能在投資長久後會有影響,因此改選擇VT
REITS屬高風險故無法取代債券配置,但可以取代部份股票配置做為分散投資。資產配置裡的債券只包括投資級債券不包含高收益債,目前配息高於4%以上大多是垃圾債(垃圾債即高收益債)。為了分散風險REIT建議買REITs ETF,不建議單獨買REIT,只是因為台灣沒有REITs ETF我才建議分散於各REIT,屬於替代方案。我猜想您想買的REIT應該是新加坡REIT,新加坡並非大國故就算分散投資多個新加坡REIT仍無法分散風險。又目前投資級ETD數量不多,亦會有風險無法分散的問題。且投資級ETD大多是投資級債券最低標準,也許一個風吹草動就被降評為垃圾債。CEF/ETD/新加坡REIT我建議以Funny money來看待,不應超過資產配置的10%以上。若您年紀不超過40我認為採用100%股票配置亦不為過,可嘗試90%VT+10% CEF/ETD/新加坡REIT或70%VT+20%REITs ETF(VNQ/VNQI)+10% CEF/ETD/新加坡REIT
謝謝版大開示
原本一開始有考量到REITs ETF,但想到配息會被預扣30%,整體配息率下降,便在思考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做調整或替代
在知道並開始研究指數化投資的過程中,發現這是很適合自己的方式,當跟別人分享時,發現周遭人要的是「現在」的資產增加,也就是現金流的概念,所以並沒有得到太多回應,也沒什麼可以討論的對象
前陣子做了人生第一次的指數化投資,在接下來漫長的道路上,除了堅持外,還是要繼續學習自己不足的部分
再次謝謝版大的意見!
請問台股選擇 00692 不選擇 006208,
是考量分散性與流動性嗎?
分散性與流動性都是加分點,但我這篇另外也強調ESG。